虞美人·韶华争肯偎人住
译
注
赏 拼
〔清代〕
董士锡
韶华争肯偎人住?已是滔滔去。西风无赖过江来,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?
秋声带叶萧萧落,莫响城头角!浮云遮月不分明,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?
复制
朗读
有用
纠错
目录
作品原文
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拼音版
作者简介
作品简介
《虞美人·韶华争肯偎人住》是清代词人董士锡所创作的一首词。此词的上片即写春去秋来这一自然界中亘古不变的规律,用“争肯”“无赖”“几时”等充满主观感情色彩的词烘托伤逝的悲哀;过片就“秋声”落笔,萧萧秋叶,墙头画角,悲秋情怀更添几分苍凉,末二句忽发奇想,期盼有谁来挽起长江水,洗去浮云,让天空放晴。此词想象雄奇豪放,抒写自然流畅,立意新颖。
译文注释
译文逐句翻译
韶华(1)争肯(2)偎人住?已是滔滔去。西风(3)无赖(4)过江来,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?
美好的春光怎肯长住人间,已如流水扬波去远。多事的秋风又吹过大江,杳然的春光何时才能回还?
秋声带叶萧萧落,莫响城头角(5)!浮云遮月(6)不分明,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?
落叶萧萧已伴秋风一片,报警的画角切莫再把人心震撼。天地昏暗是浮云遮了明月,问谁能高擎长江洗清霄汉?
注释
(1)韶华:美好的时光,这里指春光。
(2)争肯:怎肯。
(3)西风:秋风。
(4)无赖:这里是烦扰、多事之意。
(5)角:古代乐器,常响于军中作报警之用。
(6)浮云遮月:暗寓朝中奸佞当道。
创作背景
《虞美人·韶华争肯偎人住》这首词的具体写作背景已无从考察,但从词意揣摩,当是词人奔波仕途之际的情感流露,是词人对国事人生的思考记录。作者身处嘉庆、道光年间,其时正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,贪吏当道,财政支绌,军备废驰,国势下降,危机日重的社会又遇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,词人为此深深地忧虑。有感于如此危局,作者写下了这首词。
拼音版
yú虞měi美rén人··sháo韶huá华zhēng争kěn肯wēi偎rén人zhù住
sháo韶huá华zhēng争kěn肯wēi偎rén人zhù住??yǐ已shì是tāo滔tāo滔qù去。。xī西fēng风wú无lài赖guò过jiāng江lái来,,lì历jìn尽qiān千shān山wàn万shuǐ水jǐ几shí时huí回??
qiū秋shēng声dài带yè叶xiāo萧xiāo萧luò落,,mò莫xiǎng响chéng城tóu头jiǎo角!!fú浮yún云zhē遮yuè月bù不fēn分míng明,,shuí谁wǎn挽cháng长jiāng江yì一xǐ洗fàng放tiān天qīng青??
作者简介
董士锡
清代文学家
董士锡(1782—1831), 字晋卿,一字损甫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,张惠言之甥。嘉庆十八年(1813)副贡,侯选直隶州州判。曾主通州紫琅书院,扬州广陵、泰州书院讲席。词得张惠言嫡传,有《齐物论斋词》。
董士锡的诗
4首
虞美人·韶华争肯偎人住兰陵王·江行木兰花慢·武林归舟中作江城子·寒风相送出层城
参考资料
[1]赵伯陶. 清词选译[M]. 济南:山东大学出版社,1989 ,101-102.[2]赵伯陶著. 张惠言暨常州派词传[M]. 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0 ,273.[3]林瀛 曲宗瑜主编. 新编简明古典文学辞典[M]. 北京: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,1989 ,459.[4]王筱云.中国古典文学分类集成 :词曲卷(三)---清词(续)、元、明、清(曲) .天津:百花文艺出版社,1994: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