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结论:都有一定道理,但不够全面。
研究表明,慢炖的肉因为经过了蛋白酶的“预处理”,已经提前完成了一部分“消化工作”,所以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老人、病人来说,确实更好吸收,尤其是在65℃下低温慢炖8小时的肉消化率最高。
而且肉中的蛋白质、矿物质和脂肪酸等成分还很耐热,基本不会因为炖煮时间长而流失,即便是某些维生素,会因炖煮溶于水中,但只要连汤带肉一起吃,也能充分摄取这些营养素。
小火慢炖的缓慢升温还会延长蛋白酶的活跃时间,这让肉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有更多机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和小肽,让肉汤中的氨基酸和鲜味成分含量也显著提升。
不过,对于健康人来说,吃整块的炖肉和喝慢炖肉汤,其实差别并不大,因为我们自身的胃肠道就可以胜任这部分分解工作。
肉如果炖煮时间过长,反而容易失去弹性和口感,嘌呤含量还会变高,不太适合有尿酸代谢异常的痛风人群去吃。
所以,炖肉的时长其实还是要因人而异的,对普通人来说,炖煮2~3小时的肉已经足够软嫩,完全没有必要炖太久,痛风人群更是最好不要碰,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,比如病后虚弱的老人、胃肠功能差的人,或者术后恢复期的人群,慢炖确实是一种理想的选择。